上海疫情防控态势扫描

2022-04-07 14:44:34 [来源:]

新华社上海4月6日电题:上海疫情防控态势扫描

新华社记者

当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各项工作进展牵动人心。2500万人超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如何推进?数万名各地医护星夜驰援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封控期间的民生保障如何解决“最后100米”难题?

2500万人,如何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开展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仗。为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4月4日起,上海启动全市核酸筛查。

记者从4月6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4日核酸筛查情况,经专家综合研判,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6日在全市范围内再开展一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在本次检测全部完成前,全市继续实行分区管控。

在数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同步开展检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如何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各级干部下沉、基层提前摸底、志愿者全力守护,全力开启这场“没你不行”的赛跑。

清晨的豫园商城,这一上海最知名的老商圈,没有了往日的喧嚣。黄浦区豫园街道广福居委会主任张华4日凌晨4点半已经起来,“今天我们这要完成5个点位、800人左右的核酸检测,区城管的队员下沉到我们片区,大家把动作做在前面,确保速度。”

这里虽然人不多,但点位类型多样,既有工地商铺,又有居民小区。“经过之前的磨合,我们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比如为辖区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等提前把核酸检测需要的二维码打印出来。虽然要早起,居民们也都非常配合。”张华说。不到半小时,一个点位的检测就完成了。

4日早上6时,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汾西路260弄居委会门前的小广场已经忙碌起来。临汾路街道社区自治办主任孔晓娟提早赶来做准备。她是一名支援社区抗疫的下沉干部,已在临汾路街道各社区奔走了约3周。

换上防护服,孔晓娟与60名社区志愿者一起在小区内“扫街”——核酸检测地点进出口的分流标志是否清楚,提示排队安全距离的地面标签牢不牢,警戒线有没有拉好……

为了尽可能快速完成检测又避免交叉,基层干部充分开动“脑筋”。有的坐上三轮车,将“大白”们精准送到楼栋前,“居民不动‘大白’动”;有的提前规划好进出动线,不走回头路;“大白”挨个提醒“检测时,摘掉口罩要憋气”……

在中央和兄弟省份的强力支持下,目前上海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400万管。全市共设置了约2万个采样点,组织了约5万名采样人员。同时,上海还加强“采、运、检、报、核”各环节衔接,压缩样本运送时间,保障检测能力满负荷运转,提高结果报送效率,努力做到快采、快运、快检、快报、快核。

数万医护援沪,方舱医院抓紧建设

目前,上海正积极筹措救治床位和隔离房源,扩充了一批市级定点医院,新建投用了一批方舱医院。当前,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在建设方舱医院,建成后可提供4万张床位。5日晚,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展馆正进行地面作业,铺设防水层;有的展馆已在搭建舱位。展馆设计图还专门辟出了儿童区。

位于崇明区的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有2700多张床位。记者在这里看到,这里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医疗队和安徽省援沪医疗队联合入驻。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上海的病人治疗、照顾好,还要把我们的队员一个不落地带回家。”安徽援沪医疗队队员周翠梅说。

4月4日晚的上海,很多居民小区回荡着此起彼伏的“谢谢你”,令人泪目。这是经历过最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广大上海市民,在向全国各地来沪支援的医护人员表达由衷的感谢之情。

上海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国家相关部门强力支持上海,全国多省份力量资源驰援上海。连日来,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快速抵达上海,立即投入紧张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

近日,上海虹桥火车站“铁流滚滚”,10余趟高铁列车将来自湖北、天津、山东、江西等地的数千名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运抵上海。仅3日至4日,华东空管局就保障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接收来自7个省市和部队援沪医疗队包机航班26架次。河南医疗支援队以每十分钟一架次的密集编队从郑州飞抵上海虹桥机场。

“我们4月2日晚上接到任务,立即选派医护人员集结队伍,做好准备,3日就抵达上海了。”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亓琴说,全院派出60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呼吸、重症、中医、院感等多个科室。

“接到医院通知要支援上海,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当年,上海也是第一批支援我们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说,“上海人不用跟武汉人客气!”

4日凌晨两点多,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章月桃和同事们就准备从浙江启程。根据统一部署,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援沪队员必须在4日12点之前,完成松江区泗泾镇的核酸样本采集。4日中午11时许,31120例标本采样工作顺利完成。

“配合我做核酸采样的社区志愿者是一位70多岁的阿姨,老人家真心实意想为抗疫出一份力,令我非常感动。”章月桃说。

民生保障,打通“最后100米”

民生保障牵动人心。为保障市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上海成立了生活物资保障专班,启动蔬菜应急保供机制,加强市外货源对接,实施蔬菜直供、直配,目前已经建立10个应急保供大仓,与50家外延蔬菜生产基地、77个主供应基地和蔬菜主产区做好产销对接。

同时,上海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把大型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和生鲜电商等线上线下企业组织起来,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下沉干部等组成服务保障队伍,努力把市民群众所需的生活物资送到千家万户。针对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下的上海民生保供,关键是抓三个环节:

第一,做好货源对接,确保源头物资充足。在上海的“菜篮子”崇明岛,从凌晨3点开始,海上花岛绿色农业基地的菜农们就戴着口罩采摘、包装各类蔬菜。这个基地每天发送蔬菜近20吨,直接运送到位于静安区的“菜篮子”配送基地,再统一分拣、配送至各大社区。

第二,优化“最后一公里”,保障物资运送到社区。在美团买菜逸仙路站点,分拣员李德峰说:“在七八百平方米的仓库里,我们每天至少能刷出3万步。”疫情期间,市民需求激增,逸仙路站点订单量达到原来的3倍。并且每个订单中的商品数量从原来的几件增加到十几件,导致分拣时间翻倍。为解决人手不足问题,美团买菜已从全国各地调集数百名分拣员驰援上海。

第三,打通“最后100米”,把物资送到居民手上。“为搞好民生保障,我们把小区的七八十名志愿者组织起来,成立了快递外卖、配药、物资供应等几个小组。像快递外卖,每天就有两个时段集中配送,碰到瓶装水、食用油等大件,小区的保安也主动过来帮忙,这让大家很感动。”浦东新区张江镇城市经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石英说。

针对看病难问题,当前,上海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急诊保持开放,各区建立了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开辟了应急就医渠道,重点满足急危重症、孕产妇、儿童以及血透、放化疗等患者必需的就医需求。对于慢性病患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做好配药服务和医疗健康咨询。(记者周琳、贾远琨、何欣荣、王辰阳、郭敬丹、潘旭、杨有宗、张建松、袁全、张梦洁、周蕊、郑钧天;执笔:杨金志) 【编辑:田博群】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 2021 全球早报网 版权所有,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邮箱:85 18 07 48 3@qq.com